厦门市多措并举严格落实控编减编任务
厦门市多措并举严格落实控编减编任务
近年来,厦门市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原则,多措并举、积极创新,调整收储了部分人员编制,保障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编制需求,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最大效用。截至2015年一季度,全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总量比2012年底减少了1145名。主要做法是:
一、精简与效能相结合,着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聚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对职能部门能合则合,能并则并。市发改委与市物价局、市经发局与市信息化局、市卫生局与市计生委、市人社局与市公务员局、市工商局与市食药局、市商务局与市投促局、市外办与市侨办等14家单位整合为7家单位。整合后重新综合设置各单位有关综合处室、财务、法规、人事、机关党委等内设处室,并考虑到全市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监管工作重心的变化和行政审批改革后相关部门职责下放、取消、职能转变等情况,除市工商、食药整合后编制精简17%外,其余整合部门编制统一精简10%,共精简192名,统筹用于全市重点工作领域。通过上述减编控编措施,有力保障了新设金融办、安监局、旅游局、自贸区管委会等相关方面的工作要求,实现了有保有压、有增有减,在动态平衡中破解了原来无法解决的编制“瓶颈”。
二、坚持“撤一建一”原则,严格控制事业单位机构总数
一是除新建学校和医院外,其余确有必要新成立的事业单位均采取“撤一建一”方式,如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职能划归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撤销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成立厦门市燃气管理中心;将厦门市环境信息中心成建制划入厦门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后,成立厦门市排污权储备和管理技术中心。二是优化配置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按照每个行政区内设置1-2个国土资源管理所的原则,将原有20家国土资源管理所整合成现有9家国土资源管理所。三是优化整合镇街事业单位。将各区镇(街)下属事业单位进行整合,每个镇(街)只设1个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为“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全市各区镇(街)事业单位机构数由原来的168个减少为37个,缩减了78%,有效实现镇街事业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了镇街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
三、收编与控编相结合,保障各级各类学校人员编制需求一是收储部分学校人员编制。根据全市工勤人员不再进编的原则,按照9%-17%的人员结构比例标准收回并不再核定市属11所高校和中等学校的工勤人员编制。二是中等学校实行控编管理。调整厦门信息学校、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化工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厦门艺术学校、厦门技师学院六所中等学校的编制管理办法,按照编制标准核定使用人员控制数作为补充工作人员的限额,编制数按其编内实有人员数核定。收编与控编办法实行后,2014-2015学年市属各类学校核编总量比应核定数减少了1200多名。三是指导部分区属学校实行控编管理。为了进一步挖掘现有编制潜力,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员编制紧张的问题,思明区、集美区2014-2015学年对各类学校采取了控编管理体制,有效盘活了区级事业编制总量,两区现有事业编制总数比2012年底总量基数减少了近600名。
四、实行核定人员控制数,公立医院编制不增引才不减
一方面采取核定人员控制数的方式,按照卫计部门核定的床位数重新核定各公立医院使用人员控制数作为补充工作人员的限额,同时作为单位岗位设置的主要依据。各医院的编内、编外人员均实行实名制管理,统一纳入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编内、编外人员总数不得超过核定的使用人员控制数。另一方面,保持市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数不变,规定凡新开办医院所需人员编制均在上述医院人员编制数的总量内调剂解决。如分立的厦门市海沧医院的编制数按照厦门市第二医院按分设的床位数进行划转;新开办的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引进的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所需编制由市卫计委结合各公立医院现有空缺编制情况进行划转。2012年底市属公立医院8家,核定床位数7635张,人员编制11009名,目前市属公立医院11家,规划床位数10760张,人员编制数仍为11009名,核定人员控制数17851名。采取核定人员控制数的管理方式既保障了医院新增设床位的人才需求,又不突破全市事业单位的编制总量。
五、成熟一家改一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去年以来,批复同意转企改制事业单位2家,收回事业编制52名。一是坚持事企分开。对既从事公益服务活动又同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厦门市对外服务中心的职能进行规范梳理,将其承担的有关外事翻译、因公护照、签证等公益服务职能进行剥离后,将厦门市对外服务中心转制为企业。二是顺应市场发展。根据厦门仲裁委员会秘书处改制意愿强烈、改制基础扎实、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实际情况,将其转制为企业,促其更好地融入市场、走区域化发展道路,也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
六、变养人为养事,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开展
一是下发《关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施意见》,部署开展2014年市本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确定了社工服务、市政市容、劳动就业服务等8个类别13个试点公共服务事项,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担,逐步实现“养人”向“养事”的转变。二是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先行试点购买服务。由厦门市图书馆负责管理运营的集美新城图书馆设计馆藏能力300万册,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单体图书馆,仅核定了25名管理岗位和核心业务岗位的人员编制,其余业务服务岗位员额采取业务外包的形式解决,节省人员编制130多名,极大减轻了机构编制负担。三是对可委托社会化管理的岗位不予核定事业编制。如厦门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承担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房使用监管巡查的岗位,不予核定事业编制,采用购买服务方式,按照保障性住房实际入户数每增1000户聘请1名监管工作人员,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保障性住房监管费用中列支。
临夏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副局长
厦门市委编办主任助理(挂职) 周学玉